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改革动态> 详细内容

浅谈管好用活教师编制“四池水”

来源:市委编委办     发布时间:2019-07-08 16:01:01    浏览次数:    【字体:

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分类施策配置教师编制资源,是新时期机构编制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近年来,常德市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上不断进行着改进和完善,但仍面临着编制总量偏少、供需矛盾突出、资源配置不均、管理模式亟待创新等与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实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定编、统筹配置资源、优化人员结构等方式化解现实难题,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补充“活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的管理体制,有限的编制资源难以解决重点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改善教师结构矛盾、引进教育人才等需求问题。要经常性调研学校教师编制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中小学在校学生增长情况,适时提出调增编制总量申请。此外,还应积极落实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部署要求,呼吁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出台公办幼儿园教师核编标准,并相应分配下达编制,以缓解公办幼儿园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压力。

二是多措并举内部挖潜,盘活“底水”。按照事业编制内部挖潜创新服务发展的要求,以此次市县机构改革为契机,在现有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内,通过行政职能划转、整合撤并机构、适当压缩空编等手段,精简收回部分事业编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临时调剂编制专户,重点用于消化中小学超编人员、引进急需教育人才等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所需。同时,结合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探索实行人员控制数管理的要求,在超编或满编运行且急需引进教师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探索实行人员控制数管理。

三是严格规范使用范围,澄清“净水”。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以及长期在编不在岗、“吃空饷”等违纪违规问题在个别地方和学校依然存在,应加大督导力度逐步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同时,要持续深化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将适合社会力量提供的工勤和教学辅助等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此外,还应探索建立学科富余教师以及政策性安置人员转岗制度,通过转岗培训,补充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短缺学科师资。

四是稳步推行周转管理,适当“调水”。应切实加强跨层级、跨区域调编力度,逐步扩大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规模。同时,要改变以往编制一经核定,多年维持不变的管理模式,根据各地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学生规模变化、人员编制等情况,定期开展清理核实、监督检查和统筹调配,确保编制效用得到有效发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