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工作>机构编制管理> 详细内容

关于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几点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15 14:37:42    浏览次数:    【字体:

随着行政管理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迫切需要机构编制管理保障跟进,机构编制管理正从传统的数量管理、单项管理,向动态管理、统筹管理转变,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意义

严控机构编制总量,合理地配置机构编制资源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动态管理成为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必要手段。

1.有利于科学配置编制资源。统筹整合机构编制资源,通过运用弹性手段用好用活现有编制,结合实际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岗位、人员编制,做到按需设岗、按岗设编、按编配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系统的机构编制配备体系,实现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2.有利于缓解控编压力。进一步挖掘机构编制潜力,通过动态调控现有编制资源,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保障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倾斜,党委的工作布置到哪里,机构编制就保证到哪里,做到有保有压,妥善解决严格控制编制与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矛盾。

3.有利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把财政供养人员“进口”关,通过与相关部门建立协调约束机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进一步压缩财政供养开支,降低财政运行成本,并有效杜绝“占编不在岗”、“吃空饷”、“有编不补”和“无编可补”等现象的发生。

二、机构编制动态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要实现“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增有减、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管理目标,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县级行政编制总量不足。我县行政编制总量以90年代经济总量、区域面积和户籍人口数等为依据核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构编制现实需求矛盾突出。如我县按照机构限额设置党委机构、政府工作部门、群团机关,按宪法章程设置人大、政协机构,各部门平均行政编制约12名,编制紧缺问题突出,凸显严重不足。

2.人员结构因素考虑少。在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的背景下,编制资源的“稀缺性”更加突出,如何优化人员结构,使有限的编制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机构编制管理强调总量控制、数量控制,除极少数特殊机构编制实行专业控制外,很少研究结构调整、结构优化等质量控制问题,缺少优化机构编制结构布局的有效办法,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存在“人才断层”、“人员老化”等结构失衡的实际问题。

3.“有减有增”标准难把握。在盘活存量上调控难度大,“增编主动、减编被动”现象比较普遍,机构编制被“单位所有化”,机关事业单位认为核定的编制属于本单位,即使单位职能弱化有空编,也不愿进行调剂。而机构编制部门在机构编制的核定上,由于缺乏指导性的政策依据和定编标准,只能通过上查下问、左右平衡或者预计工作量的方式进行研究估算,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既不规范也不科学,机构编制“有减有增”无法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缺乏说服力。

三、对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几点建议

机构编制工作要适应新阶段新发展的要求,必须解放思想,在创新工作方法中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新突破,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县级工作实际,谈几点建议。

1.加大统筹,建立总量控制机制。一是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权限,立足区县实际,在全市范围内统筹使用编制总量。明确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的原则、范围、权限、周期和程序,逐步建立全市机构编制总量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运作机制。二是科学确定总量控制标准。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财政负担能力、公共服务需求等现状因素,合理测算,科学确定各县(市、区)总量控制标准,适时调整,并实行分级管理。三是编外用工根据机关事业单位职能、性质和工作特点,结合财政预算总水平,按照机关事业单位总编数的一定比例限定岗位并核定控制数。

2.集中管理,建立编制池。一是实行空编集中管理。在开展实名制管理的基础上,把除专项编制以外的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空编纳入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管理。建议通过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空编比例和空编时限,对超出空编比例和时限的机关单位相应调整编制,对超出空编比例和时限的事业单位相应核减编制。二是建立空编调剂机制。建议在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行政、事业空编总数内,分别明确一定比例的空编数用于编制跨机构调剂,解决关键领域、重点岗位的增编需求,调剂审核由编委会统一研究决定,机构编制部门负责调剂程序的具体执行。

3.整体布局,切实用好编制资源。一是制定机构编制使用中长期规划。立足机构编制现状,围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的目标,科学制定机构编制使用中长期规划,着眼增强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事关民生的教育、卫生、维稳等方面倾斜,向直接服务社会的基层一线倾斜,确保机构编制整体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一致。二是保障特殊用编需求。针对军转安置、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特殊用编需求,在日常编制管理工作中争取预留部分编制保障特殊用编。组织、机构编制、人社等部门加强沟通配合,把特殊用编人员放到合适的单位和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长处和优势。三是确定合理编制结构。依据机关事业单位的性质以及承担的主要职责等,建议从领导职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专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对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编制结构进行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人员梯次补充结构框架。

4.加强评估,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一是开展用编可行性评估。对机关事业单位提出的用编需求开展调研论证,评估可行性,并依据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决策审批提供依据。二是开展用编执行情况评估反馈。对已决策的用编审批执行情况进行调查、评估,重点跟踪了解用编计划是否按规定落实,执行成效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并督促纠正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