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工作>机构编制管理> 详细内容

激活有限资源 创新管理模式 常德市探索实行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制度

来源:市委编委办     发布时间:2018-10-22 11:05:29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充分发挥编制资源配置效用,有效服务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我市坚决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的部署和中央编办有关地方事业编制挖潜创新服务发展的要求,在上级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坚持秉承严格管理与深化改革相结合、“瘦身”和“健身”相结合、盘活存量与创新管理相结合、统筹全局与重点保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探索推行了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制度,实现了教师编制管理由定期核定到灵活调配、由相对固定到动态变化的转变,在核定编制总量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编制资源效用。

一、因势利导,探索创新思路

2017年开展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工作以来,我市在上级下达的编制总量内,按标准为各地分配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教师性别、年龄及学科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事业存量与重点地区、学校生源增量不匹配,以及农村边远地区师资力量不充足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为深入开展事业编制挖潜,服务教育事业发展,我市以加强编制功能属性、优化管理方式、升级调配手段为切入点,以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为遵循点,探索形成了“集中管理、保障重点、统筹分配、动态调整”的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管理思路。即:将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中由市级统筹的附加编制列为周转编制,由市级编制、教育、财政部门集中管理,并结合各地基础教育需要、重点区域发展、缓解结构矛盾、消化超编人员以及兼顾特殊情况等因素,定期按标准分配下达或调整收回。实行周转编制制度,打破了以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到校后的相对固化模式,在落实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要求的同时,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精准资源配置,畅通了师资力量灵活调配渠道。

二、服务发展,构建周转制度

围绕用好用活、切实有效、利于操作的工作目标,深入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和,科学确立了周转编制管理原则和程序。一是集中统一管理。在严控编制总量的前提下,周转编制由市级统一管理并实行动态调整,周转编制下达后,各地编制、教育、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要求,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动态调整使用的体制。二是实行专编专用。周转编制原则上用于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所需教师、落实教育人才引进计划等,并结合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情况给予适当倾斜。三是定期统筹调配。市级编制、教育、财政部门定期按照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学生规模变化和教育引进人才、人员编制余缺等情况,相应分配或收回周转编制,保证周转编制能放能收和使用效益最大化。四是规范使用范围。明确要求周转编制不得用于教学辅助和工勤岗位人员,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出现空余后,按空余编制数量相应回收周转编制。周转编制使用范围不规范的,按违规使用周转编制数额相应回收周转编制。

三、协同联动,推行长效管理

在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的统筹管理上,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部门联动、追踪问效、动态调配,确保周转编制制度落地生效。一是定期提出计划。教育部门会同编制、财政部门定期汇总统计各级各校教职工编制总量、实有人员及空超编等情况,并结合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学生规模变化、教育人才引进及消除公办义务教育大班额等情况,研究提出周转编制调配计划并按程序下达。二是统筹调配使用。各地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要求,对分配到本级的周转编制及编内教师实行专账管理。教育部门统筹做好周转编制教师招聘等工作,会同编制、财政等部门研究提出周转编制教师具体分配或调整意见,并将周转编制教师落实到相关学校任教。周转编制教师日常管理由学校负责,其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及职称评定等事务由学校报相关部门按实际用人情况落实。财政部门相应办理周转编制教师经费预算、工资统发等手续。使用周转编制教师学校人员编制出现空缺后,相应将周转编制教师调整到该校进编。三是定期追踪问效。教育部门会同编制、财政等部门将定期对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学生规模变化、人员编制以及周转编制使用等情况开展清理核实和监督检查,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周转编制调配建议。四是适时动态调配。教育部门会同编制、财政部门按照统筹调配原则,结合各地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调整情况,每2-3年对下达到各级各地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进行统筹调配。

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制度,有效缓解我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编制不足矛盾的同时,保障了引进教育人才用编,促进了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任务落实,试水了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为在严控编制总量政策下,如何深入事业编制挖潜,提高现有编制资源使用效率以及创新编制管理模式提供了科学化和制度化方案。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