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工作>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详细内容

常德市全面构建县级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1+2+N管理体制

来源:市委编委办     发布时间:2018-07-24 12:01:18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各地市场监管存在领域广、管理部门多、执法队伍杂等情况,导致监管效果差,安全隐患多,民众意见大。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监管执法效果,中共常德市委编委办以中央、省、市提出的理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行政执法体制目标为遵循,坚持高位推进、全面布局、整体谋划、精心组织,结合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省以下工商质监系统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筹推进了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建立简约高效、职责清晰、运转协调、执法有力的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以重心下移为目标,实施市区管理体制调整。为了进一步深化市辖区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区级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我们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并充分征求市直相关部门及市辖区、功能园区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全面深化改革有关深化市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在全省率先研究提出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强化区政府(管委会)市场监管责任为重点的市城区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调整方案,2016年1月以市政府办名义下发了《关于调整市城区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常政办发〔2016〕4号),明确将武陵区、鼎城区及常德经开区,柳叶湖度假区,西湖、西洞庭管理区及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原设置的工商、质监机构、管理职能及人员编制下放各区管理,并整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和机构,组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加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牌子,全面履行辖区内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职责,接受上级业务部门工作指导。在全省各市州中第一个完成了市辖区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调整下放工作。同时,为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对武陵区、鼎城区的工商分局、质监分局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并组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事宜,采取了整体下放管理、两年过渡运行、适时稳步整合工作步骤,确保市辖区食品药品及工商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及人员放得稳、接得住、不断档。

  二是以横向融合为目标,实施整合组建监管部门。为构建市场监管领域从源头到终端、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监管体制,我们以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为切入点,明确各县(市)在整合食品药品监管局职责、食安办职责、原商务局酒类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和工商、质监部门职责的基础上,组建县(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挂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明确为县(市)政府工作部门,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等市场监管职责。截止2016年底,我市7个县(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机构组建、职能整合、内设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调整等工作均已全部到位,7个县(市)市场和质量监管管理局机关平均定编47名,远高于县级政府工作部门平均水平。2017年元月,按照上级相关工作要求,统一将各县(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加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牌子更名为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保留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各县(市)“三局合一”实现了从“分散式”到“全覆盖”、从“重准入”到“重监管”的转变,打破了过去市场监管分领域、分专业、分段式的监管模式,构筑了产、供、销全过程的安全保障防线,实现了对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领域质量监管信息的多向追溯和风险防控,链条管理更加完善,形成了一体化、全过程、高效能的监管模式。

  三是以综合设置为目标,实施调整组建执法机构。为破解“九龙治水”式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难题,促进行政执法“多帽合一”,提升现代政府治理水平,我们紧跟中央部署,以“不是试点、胜似试点”的胸怀和勇气,加速实施并整市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县级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改革作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门,我们着重指导各县(市)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全面推行了部门内综合执法改革,在整合原县(市)食品药品、工商、质监行政执法机构、职能和人员编制的基础上,组建了县(市)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综合执法机构,7个县(市)市场监管领域执法机构平均定编40名,高于其他执法机构定编平均,切实保障了市场监管领域的执法力量。与此同时,各县(市)结合各领域专业程度、安全等级、监管难度等,统一明确了执法机构承担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特种设备等监管执法职责,并依据依法行政、简政放权、高效协调的原则,全面梳理了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的职责,对日常监管、行政执法等内容进行了层级划分,明确了监管权限边界。实行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以来,有效解决了部门职权交叉、推诿扯皮、重复监管等问题,实现了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的一个部门负责、一站式监管,责任主体更加明晰。各区县(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机构组建以来,执法活动开展卓有成效,仅今年来,桃源县就捣毁“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12个,立案231件、罚没入库86万元,石门县通过开展16次专项行动立案209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30份。通过整合优化各类执法资源,减少执法层级,实现了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统一监管,有效提升了监管效率和效果。

  四是以资源融合为目标,实施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各县(市)食品药品监管、质监等部门的食品、农畜水产品、药品检验检测职能和机构,组建了市场和质量监管检验检测中心,承担辖区内食品、农畜水产品、药品监督检验职责,为有关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能提供必需的技术支撑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目前,各县(市)均已完成了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县级市场监管领域检验检测机构平均定编27名,并配备了与履行职能任务相适应检测设备、食品抽检车辆和快检装具。汉寿县已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投入1400万元,拟建成区域性食品药品检测中心为目标。在完成县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各区县(市)均在辖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农贸市场和所有基层监管所统一配备了食品快检设备,通过定期组织快检进市场,为监管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同时,为贯彻落实有序放开检验检测市场,加大政府购买检验检测服务力度要求,今年来,仅桃源县就已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省市下达的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190批次,形成了政府检测机构与民间检测力量相互补充的技术支撑体系。

  五是以夯实基础为目标,实施完备监管服务网络。坚持强基层、扩一线,指导区县(市)将执法监管资源向基层倾斜,以乡镇(街道)工商行政管理所为基础组建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所,明确为区县(市)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的派出机构,承担所辖区域的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等市场监管及执法工作。各地运用多种途径、采取不同方式较好的保障了基层监管力量,各基层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平均核编达20名。澧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原有一半以上在编人员充实到了基层所,石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选派数十骨干充实基层的同时,明确所有新进人员均先安排到基层所工作,临澧县在各乡镇设立基层所的基础上,将全县划分为28个监管区,每个监管区明确1至2名监管人员,实现了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确保监管区城无死角。同时,各县(市)对原分属相关部门的“12331、12315、12365”等举报投诉热线进行了归并整合,统一了受理咨询和投诉举报,实现了“一个平台解诉求”,完善了受理、分派、核查、反馈等工作流程,形成了受理、交办、反馈三大环节的无缝对接,优化了维权渠道,提升了反应速度,调动了群众参与食品监管的积极性,过去消费者投诉无门、部门相互推诿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我市县级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开展以来,已基本形成了“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检测”+“N个基层监管所管网格”的“1+2+N”的改革主体框架和领域内综合执法新体制,各地食品药品监管横向整合力量、纵向下移重心,推动减少层次、整合执法队伍、实行属地管理的工作模式已逐步建立,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分兵把守、各管一段的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局面得到了有效缓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已基本形成。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