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财政信息>绩效管理> 详细内容

市委编委办2015年绩效评价报告

来源:市委编委办     发布时间:2017-03-10 11:50:06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绩效评价有关文件规定,中共常德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委编委办”)对本单位2015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的绩效情况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部门概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市委编委办是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既是市委的工作部门,又是市政府的工作机构,列入市委机构序列,下设7个内设科室和1个市机构编制信息中心(正科级)。2015年共核定编制27名,其中:行政编制25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名。2015年共有人员35人,其中:在编在职干部22人,退休人员10人,临聘人员3人。

(二)单位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及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拟定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及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办法,统一管理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以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编制工作,检查监督各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方案以及机构编制执行情况。

2.研究拟定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机构改革方案及有关规定;审核市直各部门和区县(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指导、协调各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3.协调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职能配置及其调整;协调市委各部门之间、市政府各部门之间、市委各部门与市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与区县(市)之间的职责分工。

4.负责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机构设置(含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的审核和科级领导职数的审批,提出市委、市政府各部门领导班子职数配备的建议;审核区县(市)党政群机关副科级以上机构设置和县乡党政群机关的行政编制总额。

5.负责市人大、市政协、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机关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设置(含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的审核和科级领导职数的审批,提出领导班子职数配备的建议。

6.研究拟定全市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负责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负责市直副处级以上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含内设机构)、职能配置、人员编制的审核和科级领导职数的审批;审核市直科级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提出市直副处级以上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职数配备的建议;审核区、县(市)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制订全市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指导、协调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7.研究拟定全市机构编制宏观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办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上下编事宜;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入、录用和政策性分配安置工作。

8.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拟定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负责市本级登记管辖范围内事业单位的登记、年检年审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应诉工作,检查监督和指导协调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9.负责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有关信息的采集和情况综合,负责机构编制统计和培训工作。

10.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担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等。 

二、部门财务情况

(一)2015年部门整体支出情况

市委编委办2015年度收入总计436.8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416.64万元,上年结转和结余20.17万元。2015年度全年总支出429.9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49.77万元(工资福利支出138.94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85.45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125.38万元),项目支出80.16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9.88万元。

(二)2015年度部门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年初预算基本支出288.75万元,项目支出21万元,合计309.75万元;决算基本支出349.77万元,项目支出80.16万元,合计429.93万元。决算数大于预算数主要因为年度专项工作多、业务工作量有较大增长,追加了工作经费,增加了行政运行成本。

(三)“三公经费”开支使用和管理情况

2015年我们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市委有关规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从源头上根治了“三公”经费浪费问题。市委编委办2015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43.81万元,较上年支出减少2.52万元,减少率为5.4%。

三、部门绩效目标

(一)部门绩效总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布局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和服务新常态,着力在转变工作观念、工作重心、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上下功夫,继续深化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严格控制和优化配置机构编制,不断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整体水平,为新常德新创业提供有效服务和保障。

(二)2015年部门绩效目标

1.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四张清单”制度。继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做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评估,巩固取消下放审批事项改革成果;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探索和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探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和监管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负面清单、政策清单清理工作,推进我市“四张清单”制度有效实施。

2.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做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行政机构改革专项小组联络工作,推进中央、省、市重大改革任务的落实;指导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推进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加大对有关基层公共服务职能和机构的整合力度,做好乡镇区划调整后的有关机构编制调整工作,尽快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和工商、质监体制调整的后续工作;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扩权强县强镇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启动全市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进重点领域专项体制改革。

3.扎实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协同主管部门做好相关行业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创新,继续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配合推进相关行业机构编制调整工作;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改革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和开办资金验资登记制度,实行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和开办资金确认登记办法,完善事业单位法人监管机制。

4.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严控机构编制总量,抓好《常德市控编减编工作方案》的实施,严格落实上级有关领导职数设置管理的规定,完善和规范事业单位领导职数设置;盘活机构编制资源;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做好“12310”举报受理和群众信访工作,配合推进“三超两乱”专项治理,协同有关部门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规案件。

5.切实抓好自身建设。坚持从严治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机关日常管理。带头清理并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政策清单,进一步优化业务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为进一步增强本单位支出管理的责任,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更好地履行职责,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自评工作相关文件要求,本单位制定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工作方案、评价指标,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绩效评价工作组,8月25日启动自评工作,在评价过程中,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实施了包含核实数据、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归纳汇总、根据评价材料结合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分、形成绩效评价自评报告等工作程序,确保了绩效评估工作按照相关文件精神不走样。

五、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中共常德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指标体系》评分,市委编委办自评得分95分,整体支出绩效为优秀。总的来说,市委编委办的各项工作推进很好,但经费预算管理有待加强。

六、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2015年市委编委办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编制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等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新进展。一是权责清单全面推行,理清政府职责边界。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和市政府推行“四清单一目录”要求,通过运用集中审核、模板先行、多方会商、专家论证的方法,及时公布市县两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其中市级保留权力清单2782项,相对原来精简26%,权力清单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结合乡镇区划调整“一转四定”工作,于2015年四季度后稳步推进,即将公布,全市初步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权责清单体系,同时出台《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办法》,为权力规范运行奠定基础。特别是我市创造性的推出《政策清单》,《政策清单》共有三册,分别为服务企业发展和投资创业1000问,服务农村农业发展1000问和服务民生民利1000问,《政策清单》的编辑出版真正做到了用政策武装干部,把政策交给群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高度评价,杜家毫书记还亲自为本书作序。二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市本级及时清理行政审批和承接行政审批项目,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调整后市本级保留行政审批232项,同时结合单位“三定”继续深化“两集中三到位”审批改革、推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提升了效能;市政府工作部门和5个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399项,出台《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办法》和《行政审批制度绩效评估方案》并及时启动绩效考核和第三方评估,开展简政放权专项督查,强化审批监管;市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对市直52家单位申报的67项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进行清理规范,并对外公布了涉企收费清单,坚持清单之外无收费。武陵区、桃源县、汉寿县、安乡县等地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建立权责清单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了审批项目大幅减少、审批效能大幅提升、取消事项落实到位的改革目标,有效提升了改革获得感。

2.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精心谋划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推动政府机构再造。市县党委、政府在工作中坚持高位推动、精心谋划,及时出台改革配套文件,确保了政府机构改革高效平稳推进;市本级通过对“涉改”政府工作部门行政编制按比例精简、内部动态调剂方式妥善解决了14家处级单位198名事业人员整体并入行政机关的难题;按照情理并重、反复协商的原则,调处32项职能职责争议事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开展以改作风、定责任、定目标、定规矩、定决心为主要内容的“一改四定”活动,所有“涉改”工作部门“三定”规定全部以政府办名义行文,涉改单位领导班子和科室负责人均已调整配备到位;同时加强对区县(市)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和督导,市编办先后4次就区县(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政府机构设置调整、涉改单位领导职数核定等事项下发指导意见,并通过召开机构改革推进会、印发改革通报、将改革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等举措,确保县级改革顺利推进。各区县(市)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按照市里统一部署,积极作为,武陵区、津市市、临澧县等地工作扎实有效。二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事业布局优化。按照“成熟一批、研究一批”的原则,市本级完成了事业单位分类主体工作,武陵区、鼎城区、安乡县等地事业单位分类工作也基本完成;结合机构改革,市县两级撤并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142家,其中市本级16家,县级126家,推动事业布局优化,为事业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提供了空间。三是积极推进乡镇相关改革工作,推动乡镇职能转变在2015年12月底前配合完成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全市通过区划调整减少乡镇75个,超省定任务2个;具体工作中我们主动谋划、提前思考,结合常德实际提请市编委出台《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指导意见》规范乡镇机构设置、批复区划调整乡镇类别,会同民政部门以两办名义出台《关于全面开展乡镇“一转四定”工作的通知》,为改革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桃源县陬市经济发达镇试点工作协调推进,桃源县陬市镇“三定”规定及时出台、按照能放尽放原则于2015年11月下放143项县级管理权限,强镇扩权迈出新步伐。参与小城镇城管体制改革试点,选定13个小城镇赋予县级城市管理部分职能。顺利完成5个区县(市)县城周边镇改街体制改革任务,为发挥县城聚集、辐射功能奠定了更好基础等。四是推进县乡工商质监体制调整,推动监管合力形成2015年3月按程序明确县市工商质监部门实行属地管理,并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整合组建县级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下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市城区工商质监管理体制的决定,在省内率先推进市城区工商、质监机构由市级垂直管理调整为市区分级管理。通过改革,实现了工商质监系统由垂直管理向分级管理的转变,进一步强化了县级党委、政府的监管责任,形成了监管合力。同时明确乡镇(街道)派驻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所(加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牌子),健全了基层监管体系。五是积极推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业活力提升。积极履行行政机构改革专项小组联络职责,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制定工作要点、明确时间节点、加强工作调度,保证相关改革任务统筹推进。完成市县两级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和机构设置工作,去年上半年在全省率先成立澧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启动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下半年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请市委编委全会确定了市本级职能、机构和人员整合方案,同时明确了区县(市)不动产登记职能整合意见;年底前,制发了《关于整合市级不动产登记职责有关事项的通知》。继续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后续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启动市城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权划分调研,协调解决了城管体制改革部分遗留问题。统筹推进其它各项改革,完成了市公共资源交易机构职责调整和机构更名,整合全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执法机构,参与市本级纪检监察派驻体制改革、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机关个人养老保险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等相关改革。

3.机构编制管理取得新成效。一是严控严管机构编制事项。围绕落实财政供养人员“零增长”目标,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审批行为,加强编制总量和用编计划管理,提升了编制使用效率。首先从严审批机构编制事项。在机构改革期间市县两级编办都对涉改单位的有关机构编制事项实行“冻结式”管理。其次是加强各类编制使用管理。按照保证重点、留有余地的原则,核准了市、县两级各类招考招录用编计划564名;按照空编安置、对等安置的原则,从紧拟订市直单位政策性人员安置计划90名,确保了大局稳定。第三是积极落实控编减编方案。通过深化改革、从严审批、盘活存量、强化督导等举措,确保了“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刚性要求的落实。截至年底全市总体空编20794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比2012年底减少2439人,省委督导组对我市控编减编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其中桃源县代表我市县级党委、政府接受省里的督查得到省督导组高度评价。二是加强统计和信息化建设。通过错开上报时间、安排专人审核、优化审核程序、比对数据系统等举措,顺利完成2014年度市直550余家单位的编制年审工作。强化机构编制“大数据”理念,为政府机构改革、专项体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个人保险改革、人才引进等工作提供了人员编制统计信息。配合中央和省编办对机构编制实名制核查系统的数据进行完善和维护,及时更新了我市人财编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在编人员库数据。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受理中文域名注册申请1498份、网站名称复核申请146份,域名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4.登记管理工作呈现新亮点。一是稳步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召开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管理联席会议和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确保了登记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加大了事业单位年检和开办资金登记制度改革调研和反馈力度,借鉴推广了外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地核查工作经验,及时对常德机构编制信息网进行改版,增设了登记公告和年度报告公示平台。严格审核呈报资料,耐心解答疑难问题,扎实推进市本级事业单位登记制度改革,全年共完成482家市直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审核任务,完成率达95.8%,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全年设立登记事业单位法人7家,注销登记8家,变更登记186家,均统一换发新证。二是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我们明确了试点单位具体联络员和岗位职责,指导试点单位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公开《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在具体工作中加强督导,确保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结合全面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指导县级编办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5.机关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践行“三厚三为”,自身建设显成效。其中市编办推出的“三项清单”制度建设引起中编办领导的关注,并将常德编办列为信息调研联络点,围绕省级文明单位建设举办道德讲堂、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先后荣获市直机关第五届运动会“道德风尚奖”和全省编办系统广播体操团体赛二等奖,增强了部门凝聚力。市编办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洁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洁建设取得实效、干部队伍活力得到激发。同时紧扣近年重点工作形成一批有质量稿件经验材料,其中《“跟踪常德市机构编制“三项清单”制度》被中编办推介、城市管理新实践:创新体制健全机制》被中编办“一招鲜”征文评为优秀征文等。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单位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不太合理的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1.年初编制的预算不够精,导致年内预算追加较大,预算控制率较低,影响单位评分及评价等次。市委编委办2015年预算控制率为38.8%,该项指标得分为0分,形成原因主要为年初编制预算的不可控性造成的,2015年我办权力清单工作、几项专项体制改革经费没有列入年初预算或者预算资金不够,另外还追加了绩效奖金、补发津补贴等经费,全部未列入年初预算,造成预算追加较多。

2.预算执行情况还有待加强,财务结算和报账还应更加及时和科学合理

八、有关建议

1.加强政策学习,提高思想素质。组织单位人员认真学习《预算法》等相关法规、制度,提高单位领导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强财务人员的预算意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得支出的支出理念。

2.细化预算指标,确保预算精准。预算编制前根据年度内单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确定单位年度预算目标,细化预算指标,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推进预算编制科学化、准确化。年度预算编制后,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做好预算执行分析,掌握预算执行进度,及时找出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差,提高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提高预算支出执行效率,同时为下一次科学、准确地编制部门预算积累经验。

     附件:市委编委办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表

 

 中共常德市委编委办

                                                                                            2016915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