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工作动态> 详细内容

浅析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规范创新管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13 11:03:44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切实加强公办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管理,中央、省作出了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的部署安排。市县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切实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优化盘活有限编制资源,有效化解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新时代公办中小学建设和发展提供编制保障。

一是要严格规范编制管理。贯彻落实中小学教职工“县管校聘”改革要求,实行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管理。各地教育部门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不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充分考虑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和城镇学校的实际需要,统筹拟订编制分配使用计划,报同级机构编制、财政、人社部门审核备案后,由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各地教育部门会同机构编制、财政、人社部门于每年年底将当地中小学教育办学、核定编制及配备人员等情况报市级相关部门。

二是要清理整顿违规问题。严格落实中央、省相关文件精神,针对中小学教职工管理中存在的中小学临聘代课教师、教育管理机构及其他非教学单位与公办中小学校混编混岗、非教学人员使用教职工编制占比过大、违反规定给登记为民办的学校核定事业编制、编制未按规定和要求分配使用、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部分在编教师“吃空饷”等突出问题,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开展全面清理整顿。对尚未整改到位的,要深入系统研究,找准问题症结,逐一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尽快完成清理整顿任务,切实澄清腾退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资源。

三是要创新挖潜编制资源。在上级核定的事业编制总量内,可以探索通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和精简压缩重复设置、职能弱化、规模较小、任务不饱和的事业单位收回事业编制;除编制冻结管理、预留政策性安置编制等因素外,对编制闲置较长或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空余编制,可按一定比例适当核减收回编制,核减收回的事业编制,重点保障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所需。各地以上级分配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为基础,结合核减收回的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池,建立周转编制统筹管理配套政策,由机构编制、教育、财政、人社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行集中统筹和专账管理,重点保障超编或满编公办中小学引进教育人才、招聘紧缺学科教师用编需求。

四是要探索人员控制管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超编或满编,且事业编制总量内调控空间不足的地区,可结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在公益二类的普通高中学校、职业教育学校等事业单位,试行人员控制数管理。人员控制数应严格按照机构编制标准从严从紧核定,由机构编制、教育、财政、人社部门及用人学校进行专账管理,专门用于新进教师所需,实行一次核定、逐年核减。用人学校使用人员控制数引进教师,比照编内进人程序和在编人员待遇办理,当用人学校编制出现空缺后,可按事业单位用编程序补入。核定人员控制数不与财政拨付人头经费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挂钩,也不计入人员编制统计范畴。各地研究拟定有关人员控制数管理具体办法,报市级相关部门审核备案后,再行组织实施。

五是要保障急需教师用编。根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结合各校教育教学需要,在充分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公费定向师范生计划用编的基础上,合理审定教育人才引进及公开招(选)聘教师计划,有序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矛盾,确保教师力量增减平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超编或满编地区,落实农村特岗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用编计划后,仍需引进紧缺学科教师的,由各地综合近两年退休教师数量、政策性安置预留用编计划等情况,从严从紧研究拟定引进或公开招(选)聘教师用编计划,报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备案后,可暂使用人员控制数引进或公开招(选)聘中小学急需学科教师。人员控制数实行出一减一管理,确保在两年过渡期内,逐步消化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总量以内。用人学校使用人员控制数引进或公开招(选)聘教师,比照编内进人程序和在编人员待遇办理,当用人学校编制出现空缺后,按事业单位用编程序补入人员控制数教师。

六是要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建立健全公办中小学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在中小学社会实践、卫生健康、教学辅助服务等领域,探索利用高校、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深化中小校后勤服务改革,各中小学现有安保、保洁、食堂等事务,按规定能够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供。各中小学现有一般性教学辅助和后勤服务人员实行只出不进管理,逐步压缩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非教学人员比例。

七是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以及紧缺学科教师走教长效机制,尽快研究出台人员编制实名制、职称评定及岗位设置、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障等配套改革政策,科学合理、稳妥有序落实县管校聘改革任务。对富裕学科教师、不具备教学资格的政策性安置人员、年龄较大或因病无法任教教师,通过实行学区内走教、跨校及跨学段兼课、转岗培训等,逐步解决教师结构性缺员等问题。加大教育资源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对农村学校及村小、教学点紧缺的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科学等学科,依托相关信息平台开展远程教学、网络授课,充分发挥优质紧缺学科师资效益。逐步探索建立教师退出制度,对于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可降低管理岗位等级或调整岗位聘用。

八是要协同配合务求实效。机构编制、教育、财政、人社部门要切实加强部门协调合作,坚持严控总量、存量挖潜、优化结构、统筹调剂,结合当地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实际,盘活用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丰富基础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共同推进加强创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分享到:
【打印正文】